極光紫/夏夜藍/菸草卡其


平常日:
週一至週五 09:00~19:00
週六日、國定假日 10:30~19:00
開學期間:
(通常維持三週,實際情形依店內公告為主)

週一至週五 9:00~20:00
週六日、國定假日 10:30~19:00
地址 : 新竹清華大學風雲樓一樓


  art plus no.62 (12月號)
書籍基本資料
BOOKID: 510351 類別: 期刊  
條碼: 9772310000001   ISBN: 23100001  
出版商: art plus   作者:  
出版日期 2016 年   譯者:  
定價: 128 售價: 115
店內無庫存  購買

封面作品:

「新.萃」(ECAL Graphic Design – Best Emerging Designers from Switzerland)展覽,攝影:Philppe Fragniere

HKDI Gallery與瑞士洛桑州立藝術學院(ECAL)合作,帶來「新.萃(ECAL Graphic Design – Best Emerging Designers from Switzerland)瑞士平面設計展覽。展覽將展出共75組來自ECAL平面設計本科生與藝術指導碩士生的優秀設計作品,當中包括海報、字體、數碼項目及設計目錄等範疇,透過展示不同瑞士新晉設計師的狂想作品,呈現現今最新的平面設計趨勢。(更多介紹請見p.52)

專題:BL文化存在感

企劃小組/孫嘉蓉、王馨誼、劉星佑
特別感謝/柏阿橘、言畢生、施舜翔、陳穎、簡莉穎、黃向藝、劉品志,以及眾腐女受訪者

BL文化在哪裡?一直以來它就像披著隱形衣的皇家大軍,一再周旋於我們四周,但看不到的人就是看不到。看得到的那群人,被稱之為腐女,他們或欣喜於指認,或狂熱於交流討論,甚至好像不再只是無產值的次文化,還能轉化成一股令人難以忽視的消費力。

BL文本除了動漫、小說、影視、廣播劇等形式,藝術創作中以BL為議題的作品也偶見蹤跡,近年最具代表性的大概就是成功讓腐女觀眾族群「現形」並走入劇場的《新社員》音樂劇;加上BL網劇的崛起和周邊效應,讓人看到BL文化作為一種行銷號召的可能性。

本專題即是在這樣的趨勢下發想的。面對BL文化的再升級,我們應該要有觀察和分析的基礎,就算對BL男男戀沒有興趣,也沒有腐女體質的人,也應該有更多一窺究竟的管道。

我們首先以BL十問回覆十個大家最想知道的問題;接著探討是誰在看BL文化,訪問了資深腐女陳穎與腐gay施舜翔,談談他們如何從BL的踰越中得到愉悅。第二部分則呈現視覺和表演領域在創作BL作品中的思考,作者阿橘提出BL在視覺藝術中的「不可見」;創作出BL音樂劇本的簡莉穎則更關心腐女文化;還有腐女藝術家黃向藝如何透過畫作,在BL的山水墨色間體驗情慾的靈動。第三部分則邀請劉品志從性別運動的角度分析腐女的參與角色。最後,編輯部向天借膽,邀請兩岸三地腐女們進行快問快答。整個過程戰戰兢兢但成果感動人心,希望成功傳達BL文化的多樣和可變性。現在就把腦袋淨空,一起進入BL的妄想世界吧!

編者語:紙媒成為夕陽工業的考驗

要消失一個工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八九十年代,紡織成衣業是香港民間經濟的中心,因為勞力市場轉移與機械式生產等種種原因,香港的成衣公司短短幾年間消失於市場。這不是意外!相較於紙媒的處境,這只是再一次達爾文理論「適者生存」的驗證。我們的世界選擇了優質,優秀的人口會慢慢淨化了混雜的人種,然而劣質的傳播速度如機械化了的成衣卻會更快統一市場。即使如此,對於優秀物種與品種的要求,從古代王公貴族開始,他們對於手工技術高的物質與工藝品永遠僅有更加要求與享受。如今,經濟學的理論證明,在大圍環境不明的情況下,精緻奢侈品與藝術品是唯一不被大勢所趨,在亂世裡仍然風行,其成本與利潤比值卻遠遠高過平庸品數百數萬倍。手工奢侈品與藝術品如此,紙媒當今面臨的考驗其實也是如此。

art plus於2011年11月從舊版的 a.m. post改版至今,剛剛跨過五年的光陰。而藝術地圖也剛剛邁入成立第十四週年。art plus在台灣出版歷史,在出版邁入第六年的今天,我們大概也是目前仍存在在統一超商販賣的唯一一份藝術雜誌。她接觸到的大眾層面遠遠大過所有藝術雜誌,肩負的使命不僅是作一份自己喜愛的刊物如此簡單。主流媒體每日出版的報紙都無法盛載藝術報導且深入評論的情況之下,art plus 對於很多還為「創作」、「創造」癡迷的人們,保留了一小塊心靈寄託的空間。而那些無意間闖入藝術世界的人們,就像小小年紀、當時的我,不知哪朝一日就這樣逐漸走入藝術的世界,成為癡迷於演出或創作的藝術創作者或觀眾,又或者成為流連於收藏與觀賞藝術品的專家,於財富上或心靈上累積無以計數的資產。

電子媒體的影響,及至今日最大的威脅,是將當初信誓旦旦要把藝術推廣並只做活動消息報導的紙媒完全打敗。電子傳媒的流通以「八卦」來形容,是一種傳播度要快,不計真實與素質,只求精彩與即時不可抵擋的趨勢,但藝術家的生命與文化歷史的承傳如同消費過後的「八卦」餘情一樣,後者值得回味,前者需要留下。情婦刺激也香艷,老婆則傳宗接代並給予毫不計較利益的溫暖。作一個市場行銷者,對於促進銷量的即時宣傳管道需要強推,但對於推進藝術家生命更長遠的藝術評論與深度訪問,也需要分配資金放入廣告資源。市場行銷者不能期望這僅是靠公共關係聯繫就可以達成的目的,尤其是雜誌。行銷推廣的錢都給了公關代理,卻沒有錢為藝術家做廣告,也難怪每日出版的報紙會面臨倒閉,而八卦追新的電子傳媒就得以生存,全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捱的循環。

媒體市場的分隔從原本興旺的網媒到APP,逐漸汰舊換新、劣幣驅逐良幣,當APP實在過於氾濫時,人們又開始察覺需要刪除佔據手機與電腦過度記量的電子垃圾,臉書這時候卻慢慢地取代你的社交圈,讓你所有的習慣、偏好與臭味相吸的朋友全聚在一起。它只餵你想吃的資訊與介紹你想認識的朋友,廣告宣傳透過個人資料的搜集更加目標化與集中,篩選掉了無須浪費的資源,相對地也篩掉了所有可能因為誤闖或培植的百分之一可能性,藝術觀眾就這樣被形成與窄化。網媒的神話因為臉書又從此被消失。現在除了功能性的搜尋網站,或是時事與生活為主的網站有存在的必要性,介紹自己公司品牌與直接銷售平台的網站反而死而復生。網媒的神話不再有人談起,如果想要生存必須進入社交媒體的網站,網媒的傳輸性完全失去了電子媒體的真正意義。

紛紛擾擾即將走入夕陽工業的紙媒,在優生主義的驅劣下,卻讓優質的評論與專題性雜誌或報紙浮出檯面。art plus 從出版之初便沒有停止過思考與重置自己的市場地位,香港版的art plus 從今年年初開始已全然地降低生活類報導的篇幅,讓藝術歸於藝術,生活與藝術不相離,預告性的內容逐漸被評論與專輯主題性的文章取代。這是我們一直想要作的事情,也一直跟尋這樣的腳步在市場不明朗化的今日,更倚仗大勢的改變不斷確信我們堅信的價值。明年又是新的一年,我們永遠期待一個新art plus 的轉變,希望繼續與讀者一起成長。






『網路書局售價若有變動,則以水木書苑現場售價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