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紫/夏夜藍/菸草卡其


平常日:
週一至週五 09:00~19:00
週六日、國定假日 10:30~19:00
開學期間:
(通常維持三週,實際情形依店內公告為主)

週一至週五 9:00~20:00
週六日、國定假日 10:30~19:00
地址 : 新竹清華大學風雲樓一樓


  新冠病毒這樣改變世界(科學人雜誌第243期)
書籍基本資料
BOOKID: 927286 類別: 期刊  
條碼: 4719025006077   ISBN: 4719025006077  
出版商: 遠流   作者:  
出版日期 2022 年   譯者:  
定價: 280 售價: 252
    特價: 100
 店內有庫存    購買

2020年春天,一幅漫畫在社群網站上流傳:四周環海的小島上有座城市,天際有個對話框寫著:「記得洗手,一切都會沒事。」在海面不遠處,標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的大浪即將淹沒城市。在這道浪之後是另一道標示「經濟衰退」更大的浪。在它之後則有一道滔天巨浪,眼看就要吞沒一切,標示著「氣候變遷」。
拙劣的訊息傳遞、任性的毫無準備,以及精疲力竭的混亂,在這些凸顯防疫失序的時刻,我總是會想到加拿大漫畫家馬凱( Graeme Mackay)所發表的這幅漫畫。雖然美國的情況與漫畫的預測不一樣,美國去年的經濟其實是成長的。這是否意味著疫情造成的損害不如許多人預測的那麼糟?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考量另一個誇張的情境:美國通報的新冠肺炎病例數(以及死亡人數)是全球最高。
過去兩年來,全球充斥了不協調、矛盾和荒謬。以信使RNA(mRNA)疫苗(參見 60頁〈mRNA療法即將到來〉)為例,全球科學家集思廣益(參見 40頁〈科研溝通新模式〉),催生了超級有效的疫苗,比任何人所想的都更早問世。但在廣泛施打疫苗一年多後,美國是富裕國家中疫苗接種率最低的。一些美國人認為,疫苗即使不是真的武器,也是一種用於壓迫的武器。
終結疫情的最佳工具卻被政治化了,令人訝異。行為科學家、錯誤資訊研究人員、社會學家、歷史學家以及小說家,在 2020年振筆疾書(有時在本雜誌上),呼籲人們關注認知偏誤、影響力操弄、疫苗不平等議題(參見 76頁〈疫苗竟成氣候峰會入場券〉),以及公眾信任度。新冠肺炎疫情從來沒有成為使美國團結起來的「共同敵人」。如同現任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的科學與社會事務副主任尼爾森( Alondra Nelson)在 2020年 12月解釋:「團結這種理念(尤其是在戰時)是藉由製造外部敵人而產生。」的確,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就想要把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怪罪給中國,藉此製造敵人。他的仇外言論已經散佈,餵養了危險的陰謀論(參見 78頁〈陰謀論混淆病毒起源〉),威脅到科學研究,並導致仇恨犯罪的增加。
新冠病毒也引發出其他期望與轉變,並非全然是壞事。很多居家工作者發現了掌握自己時間的益處(參見 70頁〈工作意義永遠改變〉)。人們因新冠肺炎疫情減少開車,讓歐洲城市順理成章設置更多腳踏車道,得以一窺無車未來城市(參見 57頁〈從封城看車流量減少的好處〉)。疫情揭露了不為人知的依存關係,例如醫院對液態氧的需求推遲了火箭發射時程(參見 77頁〈液氧短缺延遲火箭發射〉)。這場疫病大流行也讓不平等更加惡化(參見 58頁〈疫情擴大貧富差距〉),致使憂鬱症的盛行率上升、道德傷害成為常見詞彙,導致學生的學習軌跡在未來幾年都面臨惡化......





『網路書局售價若有變動,則以水木書苑現場售價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