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紫/夏夜藍/菸草卡其


平常日:
週一至週五 09:00~19:00
週六日、國定假日 10:30~19:00
開學期間:
(通常維持三週,實際情形依店內公告為主)

週一至週五 9:00~20:00
週六日、國定假日 10:30~19:00
地址 : 新竹清華大學風雲樓一樓


  開啟青春大腦契機(科學人雜誌第233期)
書籍基本資料
BOOKID: 927290 類別: 期刊  
條碼: 4719025006077   ISBN: 4719025006077  
出版商: 遠流   作者:  
出版日期 2021 年   譯者:  
定價: 280 售價: 252
    特價: 100
 店內有庫存    購買

陪青少年
走過敏感期

科學家對於青春期大腦的了解日益精進,
為教育和心理健康
開拓改善的空間和介入的時機︒

撰文/丹維斯(Lydia Denworth)
翻譯/李明芝

我們這一代有個寓言故事︰曾經有位成人為了鼓勵八年級生多吃健康食物,於是設計了一項充滿營養訊息的課程計畫,內容涵蓋蔬果為什麼有益、垃圾食物為什麼有害等介紹。類似方法在年幼兒童身上可行,而八年級生卻宣稱,這項課程很無聊。他們繼續吃垃圾食物,其中有些甚至吃得比以前更多。同樣的情節長久以來在真實生活中上演,只是青少年年齡各有不同,而目標可能從減少霸凌或憂鬱,到提高對數學的興趣等各種情況。研究人員從令人沮喪的失敗規律中發現,對年幼兒童有用的方法可能對青少年不再有效。八年級似乎是個轉捩點。
然而,如果更仔細地從大腦變化的層次來考量八年級生,寓言故事有望走向快樂的結局。13 歲最在意的是地位和尊重,不願屈就於成人的權威之下。2019 年發表於《自然.人類行為》的一項研究中,美國研究人員讓300多名八年級生閱讀一份德州調查報告,內容不是介紹營養知識,而是向他們揭露食品公司的主管使用不健康的成份、行銷對象鎖定青少年,並且不讓自己的小孩吃自家公司的食品。這些學生相當憤怒,同時開始了解吃得健康是抵制操弄的一種方式。接下來三個月, 這些學生在學校餐廳買比較健康的零食。而研究人員在後續追蹤研究中發現,這些學生中睪固酮濃度較高(青春期生理成熟的指標)的人,尤其是男生,最有可能對介入方法產生良好反應。
過去15 年來,神經科學已大大增進對青春期大腦的結構和功能的了解,變化大約從10 歲開始,一直持續到25 歲左右。這段時期正值大腦神經元微調關鍵期,也是青少年對社會訊息和報償特別敏感的時候。新近研究著重在青春期大腦與社會環境的交互作用。結果顯示,社會脈絡和接納會強烈影響行為,青春期甚至可能是社會和情緒學習的敏感期。越來越多研究人員和臨床醫師把這些神經科學發現,視為採取不同介入方法的依據。
重新思考青春期
當年輕大腦正在尋找各種體驗時,老師、父母和其他有影響力的成人應該設法利用這豐富的學習力,並避免抽菸或吸毒等負面體驗。這就是2019 年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及醫學院發表的報告對青少年發展的核心想法,由此要求投入計畫和介入方案,利用大腦在青春期的改變能力,促進青少年的人生出現良性轉變。社會和情緒學習敏感期意指,青春期的某些階段可能比其他階段更適用某些方法。尤其是青少年前期(大約9~11歲),有機會藉由鞏固自我感和學習動機讓他們步上正途。營養實驗證實微調介入在青少年中期的益處,這時他們已正式進入青春期。此外,此時對陷入困境的青少年伸出援手仍來得及,青春期最嚴重的行為和健康問題往往發生於16歲後。若想有意義地比較哪些介入方法在10、14 或18 歲效果最好,需進行大型縱貫研究,然而目前尚未獲得成果。即使如此,發展科學(developmental science)的進展似乎有希望帶來更明智、更有效的方法,輔助青少年的教育並維護他們的身心健康。這些新方法強調青少年在意的是地位和尊重、逐漸了解自我與廣闊世界的關係,以及做出貢獻和尋找目標。類似想法已促使教育工作者對青少年的社會和情緒學習越來越感興趣,並提供了青春期是個契機的光明視角,而非只是叛逆的風暴。幾十年來,關於青春期的研究大多聚焦在負面。雖然這個階段是人一生中最身強體健的時期,此時體能、速度、反應時間、推理能力和免疫功能全都達到顛峰, 但相較於更年幼的孩子,青少年的意外事故、自殺、殺人、憂鬱、酒精和藥物濫用、暴力、魯莽行為、飲食障礙、肥胖和性病的發生率也升高得令人憂心。





『網路書局售價若有變動,則以水木書苑現場售價為準』